果芯发黑的菠萝是“糖心菠萝”,更好吃?别再被骗了

发布时间:2025-04-18 18:58 来源:

“果芯发黑的菠萝是‘糖心菠萝’,更好吃”

最近是菠萝上市的季节,有时候买菠萝时会遇到菠萝果芯发黑的情况,卖家会说这种菠萝是“糖心菠萝”,更好吃。

流言分析

并非如此。菠萝“黑芯”多为常见的采后生理病害,黑芯的原因跟环境温度、采收运输等方面均有密切影响,并不是商家所谓宣传的“糖心菠萝”“更甜”。轻微褐变的菠萝,如果闻起来味道正常,可以尽快食用,但如果褐变部分过大、或者闻起来有酸臭味、酒精味或果肉软化,不建议食用。

菠萝香气清爽,风味浓郁,深受大家喜欢,眼下正是吃菠萝的季节,但有的时候菠萝买回家切开,会发现表面黄彤彤的菠萝,果芯发暗发黑。对于这种“黑心菠萝”,有些商家会说“这是‘糖心’,更甜的菠萝才会这样”。


网友买到的“黑芯”菠萝。图片来源:小红书

这是真的吗?

先说结论,菠萝在品种上没有所谓的“糖心菠萝”,如果商家用这个概念劝你购买、还说这种更甜,千万别信。

菠萝“黑芯”多为常见的采后生理病害

菠萝“黑芯”多为常见的采后生理病害,黑心的原因跟环境温度、采收运输等方面均有密切影响。

环境温度

菠萝在低温环境中,尤其是冬季菠萝果采后,当菠萝果实暴露在 12℃ 以下的低温环境中 1-2 周时,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会发生改变。质膜由液晶态向固体凝胶态转变,这种相变使得细胞质膜的半通透性丧失,导致细胞间隔丧失,细胞内的物质代谢稳态被破坏,导致果肉褐化发黑。

此外,低温胁迫还会导致菠萝果肉中酚类物质的积累,酚类物质的增加,为多酚氧化酶(PPO)的催化反应提供了更多的底物,PPO 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生成醌类物质,醌类物质进一步通过非酶促聚合反应生成黑色素,从而导致果肉组织褐变(切开的苹果或者土豆表面变成褐色也是类似的原因),这是黑心病在宏观上呈现褐变的直接原因。


有些土豆内部也会有褐色条纹,也是“内生褐变”。

不仅仅是低温,菠萝保存温度过高,尤其是夏季,会使果肉的呼吸作用增强,消耗过多的有机物,导致果肉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失调,也会出现黑心现象。

赤霉素诱导

赤霉素(GA3)在菠萝种植中主要用于催花、促进果实膨大和延长果实保鲜期等作用。合理使用赤霉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菠萝的品质、产量和经济效益,但必须控制使用浓度和环境条件。赤霉素处理会提高多酚氧化酶(PPO)的活性,从而加重菠萝黑心病的发生。

机械损伤

在采摘、运输和销售过程中,菠萝如果受到剧烈的颠簸或挤压,果肉细胞会受到损伤。受损的细胞组织会逐渐腐败,最终导致黑心,不过这种黑心常常都是由外向内的,因此判断起来较为直观。

采摘时成熟度过高

过度成熟的菠萝,其果肉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逐渐减弱,细胞结构变得松散,容易出现黑心现象。此外,过度成熟的菠萝果肉中的酶活性增强,也会加速黑心的发生。

微生物感染

菠萝在生长过程中或采后,如果受到真菌的感染,如黑腐病菌、酸腐病菌等,也会导致黑心。这些病菌会侵入果肉细胞,破坏细胞结构,使果肉变黑、腐烂。

细菌感染也会导致菠萝黑心,细菌会分解果肉中的有机物质,产生有害物质,使果肉变黑、变质。

“黑芯”菠萝的

分辨方法

1.果皮

正常的菠萝果皮颜色为黄绿色或金黄色,如果果皮颜色发黑、发暗,可能是黑心菠萝的迹象,但仅凭果皮颜色不能完全确定,因为有些正常菠萝的果皮颜色也可能较深。

2.果身

用手轻轻按压菠萝的果身,如果感觉果肉松软、有弹性,说明菠萝比较新鲜;如果按压时感觉果肉发硬或有空洞感,可能是黑心菠萝。

3.果眼

正常的菠萝果眼呈螺旋状排列,且果眼内的果肉颜色与果皮颜色相近。如果果眼内的果肉颜色发黑或有腐烂迹象,可能是黑心菠萝。

4.尾部切口

如果尾部切口的颜色是棕色或发黑且潮湿,甚至有水渗出,可能是黑心菠萝。

5.气味

正常的菠萝闻起来有清新的果香,如果菠萝有酸腐臭味,可能是黑腐病导致的腐烂,不建议食用;如果没有异味,可能是过度成熟导致的黑心,可以尝试食用。

6.果肉

切开菠萝后,如果果肉中心出现黑色斑点或黑褐色区域,且颜色较深,可能是黑心菠萝。如果菠萝心只是轻微变色,而果肉其他部分仍然金黄,可以尝试食用。如果有异味或者酒味还是建议扔掉。

照“谣”镜

商家会说菠萝果芯变黑是“糖心菠萝”,“灵感”可能来源于冰糖心苹果。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现象。

苹果的“冰糖心”是由于昼夜温差大、成熟度高、采摘较晚等原因,使得果核部分的糖分积累并形成透明结晶,冰糖心苹果是安全可食用的,而且更甜更美味。但菠萝“黑芯”主要是菠萝采后的一种生理病害,称为“内生褐变”。菠萝褐变是否能食用需要根据褐变程度和伴随症状判断,如果褐变轻微且无异味,可切除后食用;如果褐变严重或伴有异味、软化,则不可食用。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