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3·15”来临 警惕先用后付陷阱!

发布时间:2025-03-17 19:34 来源:

近年来,各大网上购物平台纷纷推出“先用后付”支付方式,“0元支付”的噱头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同时也引发了质疑。

2月6日,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《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》中指出,“先用后付”存安全性隐忧。在“3.15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,多地消协均针对电商平台流行的“先用后付”支付模式发布消费提示,提醒消费者警惕其潜在风险并维护自身权益。

“先用后付”引质疑

真方便还是添麻烦?

网上购物可以越来越便利,但是支付方式不能丢掉严谨。“先用后付”带给消费者的不良体验和存在的不当行为应引起重视。


“下单时不用输入任何密码,也不需要指纹、面容验证,收到货时我才反应过来是女儿玩手机时误触下单的。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陈女士提起这段经历时仍有些难以置信,4岁的女儿怎么就能如此轻易地成功下单了6件共计400多元的商品,“这种支付方式真的成熟和安全吗?”

北京市民李女士也有类似经历。“完全不知道我什么时候‘被开通’了这个服务,尽管我每次都刻意选择其他支付方式,但下次结算时‘先用后付’依然是默认选项。”

“我母亲看到‘0元试用’就下单了,以为是免费送呢。”河北秦皇岛市民杨先生抱怨道。

上海八旬老人孙伯反映,自己仅仅登录了某购物软件浏览了一下商品网页,却收到未下单的衣服,询问商家得知自己的账户已经开通了“先用后付”功能。在向该购物软件投诉后,平台客服提出退货需自担运费,经多次协商后由平台补贴运费,老人才将商品退回。

“先用后付”争议何在?

1.“被开通”且“难关闭”

一些平台将“先用后付”选项隐匿于支付界面细微之处,以不易察觉的提示询问用户是否启用。一些平台则在用户初次体验后自动激活,并在日后消费中直接“默认勾选”且难以更改,取消步骤或繁琐复杂。

2.“秒下单”但“多花费”

误触下单风险显著增加,可能导致因并不知情或资金紧张而逾期支付,进而对消费者信用记录产生不良影响。作为一种消费信贷模式,“先用后付”在心理上降低决策门槛,延后对实际花费的感知,可能导致过度消费。

3.“夸大优点”但“含糊风险”

部分电商平台在推广该功能时,往往倾向于夸大其便捷性、灵活性等优点。对于潜在的风险和问题,平台未能给予消费者充分警示和说明,反而想方设法让消费者“手滑一下就下单”。

“先用后付”风险大

警惕技术手段侵犯消费者权益

“满意后再付款,不满意轻松退货”的宣传语看似百利无一害,但实践中反映出诸多问题。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提醒,消费者在使用时应当警惕以下潜在风险:

01.知情权受侵犯平台往往不能向消费者对“先用后付”功能的性质、逾期支付后果等进行充分提示,使得消费者对该功能存在的风险没有全面认识,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。

02.选择权受限制对于“开通容易取消难”的现象,实质是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权利的限制。

03.逾期和信用风险“先用后付”功能具有信用授信的特点,因此消费者在使用该功能时仍需警惕产生逾期和信用风险。如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付款,将会面临逾期费用和信用损失。上海、辽宁、吉林、江苏等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或消费者协会也曾发布消费提示,提醒消费者在使用“先用后付”功能时,注意不要逾期付款,否则容易影响个人信用记录;如果不想使用该支付方式,可以在平台支付设置中关闭该功能;如果找不到关闭方式,可以联系平台客服协助处理。

部分平台关闭“先用后付”步骤

淘宝→我的淘宝→设置→支付设置→先用后付→关闭服务

饿了么→我的→我的钱包→先享后付→页面滑到最后→点击灰色小字→关闭先享后付

京东→我的钱包→设置中找到“先享后付免密/扣款设置”→点击关闭支付

美团→我的→我的钱包→美团月付→找到客服→输入:美团月付如何关闭→它就会出现选项→选立即关闭

抖音→钱包→抖音月付→右上角设置→关闭抖音月付→仍要关闭

拼多多→个人中心页面→设置→先用后付设置→开通状态→在弹出的对话框中,点击确认关闭

其他平台万能操作:直接找客服,要求关闭服务

专家提示消费者

一旦引起纠纷应及时投诉

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认为:“向消费者推广这种方式之前,应当有消费者二次确认,而且明确告诉他这种方式的结果是什么、支付方式是什么、退货渠道是什么。如果这些都没有说明,强制推给消费者,本身这就是一个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。”


专家表示,一旦因“先用后付”支付方式引起纠纷,应及时通过平台投诉或拨打12315热线维权。

最后,中消协建议:网购平台应当保障好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,不应将“先用后付”功能设置为默认勾选;同时,为消费者提供一键取消或便捷的设置入口,简化“先用后付”功能的取消步骤,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管理和关闭相关功能。加强“先用后付”功能的身份验证、支付安全等,设置支付提醒,避免因误操作引发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