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,不少社群中又出现了一条老谣言,大致意思是“中山医院急诊科全部中招新冠,他们的家人们也不能幸免”;还有一段声称来自张文宏的讲话要点,但内容自相矛盾,一边说“所有的感冒药可以治疗新冠”,另一边又说“新冠本无药”。
其实,根据上海辟谣平台的统计,每到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,这条谣言都会出现。每次澄清后,销声匿迹一段时间;过了几个月,又死灰复燃。为什么有网民热衷转发这条老谣言呢?
剖析其中的原因,必须看到,面对形形色色的互联网信息,网友们不能再抱着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态度。
不论是本次传播的谣言,还是其他与健康、安全相关的谣言,传播者中,中老年人比较多。问他们原因,常常说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,为了安全,所以转发。殊不知,造谣者就是看准这种心理,将老谣言包装后再传播。此时此刻,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态度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,主动放弃求证、主动向“似是而非”的消息投降,从而为谣言的诞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。
更进一步,“关心他人”“关心亲朋”不该成为传谣的理由。
在很多涉及健康、安全的谣言中,经常会出现与“道德绑架”相关的表述,如“转给你最关心的人”“动动手指,把关爱转出去”“好人有好报,转发一生平安”等。看到这些带有“道德绑架”语句的消息,有些善良的网友“头脑一热”“手指一划”,就把谣言转了出去。事实上,编造谣言的人就是利用这些词句,让观看者忽略内容的真实性,而选择不分青红皂白地传播谣言。
其实,在摸清造谣者编写谣言的规律后,遇到含有“道德绑架”类语句的消息,更要冷静下来看一看,求证一下,再决定是否转发。否则,将错误的消息发给亲朋好友,不仅不能体现关心,反而会误导他人乃至制造恐慌。
当然,老谣新传,与部分传播者缺乏科学素养、缺乏理性思维有关。面对浩瀚繁复的互联网信息,他们不能辨别信息真伪,一有风吹草动就盲目相信并传播谣言。可即便是出于好心传播这些消息,最终的结果仍旧是扩大了谣言的负面作用。
更何况,有些将老谣言“捡”起来传播的人,本身就有不可告人的秘密。他们中,有的是为了博眼球,靠流量获益;有的是为了吹嘘自己能耐大、有“内部消息”;有的意在推销、带货;还不排除一些人出于政治目的或其他不良动机,故意制造和传播谣言,以扰乱社会秩序。不论哪种,造谣传谣行为都有违道德,更涉嫌违法,必须受到严厉打击。
要治理“老谣新传”,有必要多管其下。一方面,提升上网素养很重要,而且在很多时候,需要有点互帮互助精神。很多老谣言之所以会在中老年人群体中传播,在于没有人提醒他们“原有的信息获取方式可能出现了问题”。
一些中老年人尤其关心健康养生话题,但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社群里那些没头没脑的“转发笔记”,或者短视频平台上身份模糊的博主介绍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需要有人把权威机构的信息发布渠道推荐给他们,让他们获得“有营养”的信息。
另一方面,要加强信息监管,加大对造谣、传谣行为的打击力度,并且通过技术手段,让谣言无处遁形、无处可传。
比如,此次传播的谣言形式是一个“转发笔记”,页面底端设有“举报”按键。但笔者尝试发现,“举报”流程并不简单,哪怕对于“一眼假”的谣言,举报人还得提供不少证明材料,这种设置显然把那些有志于辟谣的人挡在了辟谣的大门外。
换种思路,如果通过技术手段,对“一眼假”的谣言“一键辟谣”“全网封杀”,乃至后续都不能靠剪贴复制再次传播,是不是能减少“老谣新传”呢?
总之,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,才能让谣言无处遁形,营造清朗、健康的网络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