汛期避险,这些“雷区”千万不要碰!

发布时间:2024-07-19 18:57 来源: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

  今年入汛以来

  我国多地遭遇严重强降雨

  汛情、灾情牵动人心

  频繁强降雨可能引发

  洪涝、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灾害

  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

  跑到高处更安全?

  雨停了就能停止避险?

  汽车涉水熄火后马上启动?

  在室内不需要避雷?

  ……

  “真真”带您远离常见的“雷区”

  提高科学避险自救能力

  安全度过每一个汛期

  常见“雷区”千万不要碰

  一、跑到高处更安全?

  突发汛情时,不少人认为高处更安全,于是盲目地往高处跑。实际上,高处不一定更安全,一些高处区域潜藏危险,如老旧的房屋、陡峭的山峰等。

  “真真”提醒:选择避难点时,应该综合考虑区域的安全性和距离等因素。如遇洪涝,若洪水来得太快已来不及转移时,可爬上屋顶、大树、高墙暂时避险,等待救援。被洪水包围时,可利用船只、木排、门板、木床等增加浮力,等待救援。不要在涵洞、立交桥低洼区、地下通道等地势较低的地方逗留。切记,尽量不要独自游水转移!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、电线低垂或断折时,要远离避险,不可触摸或接近。如遇山体滑坡,处于滑坡体上部时,要用最快的速度向山坡两侧稳定地区逃离。处于滑坡体中部时,尽可能向坡体两侧高处逃离。当处于滑坡体前缘时,可迅速向两边逃生。如遇泥石流,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朝两侧山坡上面跑,离开房屋、沟道、河谷地带,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跑。

  二、雨停了就能停止避险?

  其实不然,由于前期雨水多,山体已“喝饱”,导致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,即便暴雨停止,松软的泥土依然有可能随时塌陷。此时,一些次生灾害可能才刚刚开始,如暴雨引发的泥石流、山体滑坡等。尤其在野外时,避险切勿掉以轻心。

  “真真”提醒:雨停后也不能放松警惕,切忌侥幸心理。次生灾害往往具有“滞后性”,暴雨过后的几天通常是洪涝灾害、地质灾害高发期,应尽量远离河道、溪水等地,更不可在此逗留玩耍,谨防河道水位上涨、山洪暴发等次生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。

  三、汽车涉水熄火后马上启动?

 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。车辆涉水熄火后马上再启动,可能导致发动机进水,严重受损,甚至报废。

  “真真”提醒:开车通过有积水的道路时,如果不熟悉路况,应密切关注防汛警示标志,切忌冒险涉水。涉水时要打开大灯和双闪灯,注意与前面车辆保持较大车距,以防涌浪及带起的水花进入发动机,造成车辆熄火。深水行车要稳住油门,低速匀速过水,中途尽量不要停车、不要换挡、也不要急转弯。一旦涉水熄火,车上人员应立即下车,并拨打救援电话,等待救援。

  四、在室内不需要避雷?

  很多人认为,雷电来临时,只要待在室内就是安全的,不需要再采取避雷措施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即便在室内,如果不注意采取适当措施,仍可能会遭受球状闪电直接袭击,也有可能遭受间接雷击的侵害。

  “真真”提醒:在室内防雷要做到:关闭好门窗,尽量远离金属门窗;不要站在阳台上;不要靠近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、包括水管、煤气管等。此外,雷雨天气也最好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,因为热水器可能成为“引雷针”,导致雷电流通过热水器的管道、电源线和信号线直接进入用户室内,轻则导致热水器和家用电器烧毁,重则出现爆炸、火灾及人员伤亡等。

  五、台风登陆=危险结束?

  事实并非如此。尽管台风登陆后强度会逐渐减弱,但风力仍强劲,且携带着丰沛的暖湿空气,一旦与陆地上冷空气相互作用,也会给内陆带来强降水,以及雷暴、局地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。

  “真真”提醒:台风登陆后,依然要关注天气预报信息,做好防雨、防汛、避险等准备工作。

  这份“锦囊”助您安全度汛

  一、重视预警信息

  在汛期,务必保持对天气预警信息的高度敏感,通过手机APP、电视、广播等多种渠道获取实时、权威的气象预报和应急通知。一旦收到预警,立即评估自身所处环境的风险,按照预案及时采取避险行动。切忌盲目自信或疏忽大意。

  二、建立应急计划

  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应急计划,包括了解周边避险设施、撤离路线、集合点、联系方式等,学习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,如心肺复苏、止血包扎等。

  提前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,包括食品、饮用水、急救包、手电筒、救生衣、救生哨子等,确保家庭成员知晓其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。

  三、不要贪图财物

  如遇紧急情况,要听指挥快转移。安全转移遵从“先人员后财产”的原则,切不可心存侥幸,擅自冒险返回家中救捞财物,而贻误避险时机。

  四、切勿擅自涉水

  汛期洪水汹涌,水流湍急,擅自涉水或穿越洪水区是极其危险的行为,一旦被卷入洪流,危险系数倍增。切勿冒险涉水,如果必须穿越水域,应寻找安全的桥梁、堤坝等通道,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救生设备。

  五、冷静理智求助

  遇到紧急情况时,保持冷静与理智,有效自救,保持体力,及时拨打救援电话(如110、119等),尽量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,等待救援。

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:汛期内,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暴雨、台风、雷电、冰雹、大风、山洪、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等信息。如遇橙色及以上预警情况,非必要不出行、少出行。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,因地制宜,科学避险,做自己和家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。